微信600三小时全套人到付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南宁_全国高端外围经纪人预约团队_同城空降服务
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动态> 详细内容

新闻动态

汇聚青春智慧,共拓创业新程——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师生走进“青年潜能”绿色创业营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9-24 16:28:07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汇聚青春智慧,共拓创业新程——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师生走进“青年潜能”绿色创业营

/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 李淇 图/活动主办方)918日至21日,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,中国青年报社等承办的 “青年潜能” 绿色创业营在杭州开展。柳州职业技术大学(简称“柳职大”)创新创业学院许明教授携学生代表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理事李淇全程参与,在为期四天的学习交流中,深度对接绿色创业资源,为学校深化双创教育、培育优质绿色项目积累实践经验。

IMG_256 

许明教授与学生代表李淇合影 

作为深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代表,柳职大在绿色创业人才培养与项目孵化领域成果颇丰。许明教授主导构建的 “课程教学—实践实训—项目孵化”一体化双创教育体系,已成功培育多个获省级以上奖项的绿色创业项目,此次受邀参训,既是对学校双创教育成果的认可,也为师生搭建了与全国优秀创业者、资深专家对话的高端平台。

IMG_256 

我校学生代表李淇(右二)与其他代表合影

破冰启航,思维碰撞点燃创业热情

为打破营员间的陌生壁垒,明确学习方向与期望收获,9月18日傍晚,活动在酒店会议室华怡厅开启破冰行动,许明教授以六维思考引导法担任指导老师。她围绕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”、“获得最高荣誉”等六个维度设计互动话题,引导营员打破陌生壁垒。在她的带动下,现场气氛逐步热烈,营员们不仅快速与其他地区创业者建立联系,还在许明教授的即时点评中,明确了核心学习目标,为后续参与奠定方向。

5ffa1a2b8a59738a442b55c97875b76 

许明教授主持破冰活动

干货满满,多元课程筑牢创业根基

在核心课程与实践环节,柳职大师生精准对接需求。9月19日,李淇针对绿色项目市场定位模糊”“团队管理效率低等问题,在导师个性化辅导中获取市场趋势分析与实战建议;同日,浙江科技大学创新方法分享会上,师生聆听刘义、张毅文等嘉宾分享“绿色产业与科技融合”案例,为项目优化寻得新方向。当天下午,营员走进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体验外骨骼机器人等创新产品,直观感受科技赋能绿色创业的动力。

 

2e5b762a22d2a10ed32c518ceee3464 

许明教授参观浙江科技大学绿色创业实验室 

9月20日,设计思维工作坊与领导力培训亮点突出。万力、郭一君等专家以 “理论讲解+实操演练” 模式,指导营员从用户需求出发破解创业难题,柳职大师生结合自身项目设计的解决方案获导师点评优化;TED×Xuhui 发起人马梦佳讲解创业领导力,李淇围绕 “绿色创业团队凝聚” 上台演讲,提升表达能力与管理思维。当日下午,营员赴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理念发源地安吉村,调研生态旅游、特色农业发展模式,深化 “绿色创业助力乡村振兴” 认知,积累本地化项目案例。

9月21日上午,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创业投融资规划培训,中国人民大学韩飞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艳茹分别讲解资金筹集渠道与融资要点,李淇认真记录 “增长单元”“生产周期” 等关键内容,为后续项目融资储备专业知识。

IMG_256 

培训过程中李淇踊跃发表见解 

9月21日下午,“青年潜能” 导师匹配双选会顺利举行,李淇与创业投资人、浙大 MBA 特聘教授王海伦面对面交流,详细介绍自身项目与需求,王海伦结合经验与资源给予针对性指导,并表达为合适项目提供长期支持的意向,为柳职大绿色创业项目后续发展注入优质资源。

IMG_256 

王海伦老师(左一)指导我校代表项目

青春逐梦,创业征程再出发

此次参训,柳职大师生不仅收获绿色创业前沿理念与实操方法,更搭建跨区域资源对接渠道。许明教授表示,未来学校将以此次参训为契机,深化双创教育改革,以 “绿色创业” 为核心抓手,培养兼具绿色发展理念与实战能力的青年人才,孵化贴合地方生态?;び刖梅⒄剐枨蟮挠胖氏钅浚贫葱麓匆涤肷;ば⒄?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。

微信图片_20250924133317_53_132 

“青年潜能”绿色创业营结营合影留念

关于“青年潜能”绿色创业营

“青年潜能”绿色创业营是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起,中国青年报社等机构共同承办的全国性青年创业赋能项目。项目聚焦绿色经济、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等领域,通过系统化课程、导师辅导、企业参访、资源对接等形式,为有志于绿色创业的青年提供理念引导、技能培训和平台支持,助力青年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中国青年群体中的实践与传播。

 

 

一审:教务处一审 终审:教务处三审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